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于西安南郊、秦岭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北麓。博物院创办者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始,历尽艰辛,抢救保护珍藏了周、秦、汉、唐至民国的民俗遗存及大量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赞誉院藏明清古民居群及大批独具特色的精美石雕拴马桩等,为“世界性的奇观珍宝”、“天下一绝”。博物院建设呈明、清园林风格,形成了一个民俗风情旅游新景观。全国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勇超先生抢救、保护、研究、整合弘扬民间文化的事业,被誉为“国之壮举”,博物院成为炎黄子孙共有的精神家园,被列为陕西省、西安市“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占地571亩,总投资6.0733亿元人民币,是西安市长安区“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项目。博物院规划有展厅,展廊,库馆中心,会议中心,关中民居,剧场书院,文化名人院,食园食府,文庙,武庙,钟楼,鼓楼,县衙,茶楼,温泉浴场,戏水中心,农家小院,各种民间工艺作坊,七星阁,青云阁,古典别墅,祭坛广场,湖面及百余棵百年以上古树为骨架的古典园林小品花坞草榭。从建筑到园林全部为明、清风格。已经征集收藏的各类展品达万余件,其中石碑、栓马石5000余件;名人字画3000余幅;木雕及其它藏品2000余件,还有砖雕、玉雕、木雕及铁铸类、纺织品类、陶瓷类等丰富藏品。目前馆藏已有12000多件石雕、近万件木雕和砖雕、2000多幅不同时期的名人字画及4000多件周、秦、汉、唐以至明、清时期陕西关中民间的日常生活用品和生产、交通工具等。其中,已建成了恢弘壮观、错落有致的古代民居一条街;具有典型农耕文化、传统的耕读传家思想的稷王庙也正在建设之中。
目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对外开放的只是古代民居一条街。它是将散落在关中各地的、具有保护价值的100多所典型民居整体收购,移建到此,实施异地保护并开发利用。这些民居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研究价值,其中数量众多、工艺精湛的木雕、砖雕、石雕等还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观赏价值。